藥用植物生產達300余種、醫藥從業人員超2萬人、產值過億元藥企10家、9種知名藥品被列入“秦藥·優勢中成藥”目錄……一組組數據,勾勒出近年來咸陽中醫藥產業蓬勃向上的發展曲線。
截至目前,咸陽市共有藥品生產企業38家,其中中藥生產企業占比近九成;藥企擁有藥品批準文號1030個,其中中成藥批準文號607個,占比58.9%;高新區共有醫藥企業52家,高新企業生產的步長腦心通膠囊、冠心舒通膠囊等9個品種入選“秦藥·優勢中成藥”目錄,13個名優品種產值過億元,形成了一批具有良好口碑和特色的產品品牌。
以步長、東泰、康惠為龍頭,依托海天、摩美得、白鹿等品牌企業,咸陽正加快推進部分藥品大品種基地建設,培育更多產值過億元的優勢品種,做深做精“咸陽醫藥”品牌。
科技賦能 激活創新動能
科技賦能,為咸陽中醫藥生產研發帶來深刻變革。走進陜西康惠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控室,大屏幕上數據實時跳動,傳統中藥熬制已被現代化生產線替代。
“過去一條生產線需要十幾人操作,如今中控室僅需兩人,我們實現了從人工到自動化的跨越。”企業研發部負責人張世軍說。
在精密儀器室,技術人員正操作高效液相色譜儀檢測藥劑成分。張世軍介紹,公司目前正開展中藥綠色制造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以金茵利膽膠囊等藥品為對象,運用膜分離等新技術提升制藥工藝。這一項目是與陜西中醫藥大學合作的成果,屬于秦創原中醫藥產業創新聚集區“四鏈融合”重點項目。

張世軍告訴記者,目前,公司的研發中心已被認定為陜西省中藥創新共性技術研發平臺,依托該平臺建立的陜西省中藥創新共性技術研發聯合體,在全省有68家單位參與合作,涵蓋高校、醫療機構、種植基地、醫療器械等全產業鏈環節。
去年,陜西啟動建設首批6個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咸陽市申報的“秦創原中醫藥產業創新聚集區”名列其中,為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科技創新正成為咸陽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
下一步,將圍繞創新聚集區建設,形成四鏈融合發展和全國中藥創新研發與智能制造新高地,構建千億級中醫藥產業集群,打造“秦藥之都”,爭創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實現中醫藥產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好中醫、聚咸陽”的聚集區建設品牌。

延伸產業鏈 拓展產業生態
為促進中藥材種植養殖發展,培育咸陽特色“秦藥”品牌,《規定》中明確提出,鼓勵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藥膳、食品等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和市場推廣,延伸中醫藥產業鏈。
目前,不少咸陽中醫藥企業正積極開拓大健康等新領域。
“這是我們圍繞沙棘開發的大健康系列產品。”在陜西海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總經理王昭強介紹,公司已推出沙棘面膜、牙膏、功能飲品等產品,既豐富了產品線,也深化了沙棘在藥品和食品領域的價值開發。
海天制藥是一家以中成藥為主,集藥品、食品、保健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大健康產業集團。“我們與陜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以沙棘為主料,搭配黃芪等開發的兩款功能性健康飲品即將上市。”王昭強說,大健康產品周期短、市場大,尤其契合未來老齡化社會的需求。
未來,高新區將聚焦“咸藥”品牌打造與龍頭企業發展,瞄準生物醫藥前沿領域,引進龍頭企業和配套項目,致力于將生物醫藥產業打造為核心引擎,推動區域醫藥產業全面提檔升級。(來源:咸陽高新區)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