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記者獲悉,為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更好提升營商環境競爭力和美譽度,推動營商環境工作邁向縱深,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構建了營商環境一品牌、一機制、一平臺、一熱線“四個一”工作體系。前期印發《陜西省營商環境投訴舉報線索調查處理工作機制(試行)》,上線運行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平臺和熱線。近日又出臺《陜西省加快打造“落地快、發展好”營商環境品牌工作方案》,力爭通過三年努力,項目落地明顯加快,企業發展環境明顯優化,品牌建設水平明顯提升,每年10項左右具有陜西特色的典型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延至年底
方案以項目落地快、企業發展好為目標,從四方面提出了23項措施。其中明確,精簡審批事項流程,促進項目加快落地。主要從發布政府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清單、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推行用地用林用草聯動審批、開辟環評審批綠色通道、提升文物勘探效率、規范中介服務、創新審批服務方式等7方面進一步簡流程、提效率,促進項目加快落地。
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助推企業發展壯大。持續優化“陜企通”平臺功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加大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對新開工民間投資項目予以貸款貼息。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至2025年底,降低企業用工成本。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電力直接交易。實施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
落實特殊人才引進工作
優化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規范盡職免責工作機制和流程。常態化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全面落實中小微企業無縫續貸、無還本續貸政策。推廣涉訴企業信息澄清機制及司法信用數據共享共治機制,降低企業因涉訴被停貸、抽貸的風險。
完善企業全流程服務。深入開展進企業、進項目、進高校、解難題、優服務“三進一解一優”活動,搭建企業、高校、金融機構需求對接平臺,持續助企紓困解難,激發市場活力。
優化人才服務。落實特殊人才引進工作,充分發揮重點企業在人才引進落戶中的主導作用,由其自主認定企業發展急需緊缺的各類人才。聚焦重點產業強化急需緊缺技能人才培養。
促進企業技術交流合作。發布《產業鏈需求清單和技術標準》,支持民營企業圍繞產業配套需求、供應鏈體系需求開展專項對接,搭建民營企業交流合作平臺,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因地制宜打造“一市一品”
激發市場競爭活力、建設一流特色品牌。因地制宜打造“一市一品”。在省級層面打造“落地快、發展好”營商環境品牌的基礎上,支持各市區結合自身產業特色、企業需求和“小切口”改革基礎,創建營商環境“一市一品”,推動落實“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理念。集中宣傳推廣基層首創的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
優化產業營商環境。支持各市區圍繞特色產業發展,集成政府服務、專業服務、要素保障、場景應用、監管服務等,打造產業全鏈條的特色產業營商環境。加強涉民營企業服務,促進營商環境和民營經濟協同聯動發展。
拓展園區專業服務。加強園區營商環境建設,完善園區公共服務設施,打造一批一流園區營商環境品牌。支持園區聯手專業服務機構建設高質量孵化器,為企業提供個性化增值服務,聯合“鏈主”企業共同打造產業生態。
建設富有活力的街區。鼓勵街鎮在監管創新、交通管理、商戶和居民協調等方面探索創新,有序發展集市活動、戶外餐飲、夜間經濟等業態,進一步降低管理成本和經營主體負擔,激活城市煙火氣。優化對特色集市、外擺位、疏導點、管控點等街面環境治理,科學制定執法檢查方案,調整監管模式和檢查頻次。
支持創新示范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鼓勵省級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勇于先行先試,率先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規范招商引資、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等方面取得突破。
探索建立“高效辦成一件事”特色事項清單。鼓勵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結合地域特色與行業特點,從企業和群眾視角出發,聚焦高頻事項,建立特色事項清單并穩步實施。
辦事拖沓、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等將通報
成立全省營商環境品牌建設工作專班,統籌推進“落地快、發展好”營商環境品牌建設。依托全省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平臺,加強對辦事拖沓、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等方面典型問題督辦和通報。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一體推進營商環境“小切口”改革和品牌建設重點任務,積極探索創新示范,不斷形成新舉措、新亮點、新經驗。支持西安市、渭南市、延安市、安康市、楊凌示范區等市區在全省營商環境品牌建設中先行先試。
編制陜西省營商環境發展報告,升級建設陜西省營商環境品牌建設示范窗口,評選一批全省營商環境典型案例,全面展示全省營商環境品牌建設成果。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員表示,下一步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落地快、發展好”營商環境品牌為牽引,推動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走深走實。組織召開全省營商環境“四個一”工作現場推進會,安排部署優化營商環境各項任務,加大營商環境品牌宣傳力度,提升社會公眾知曉率,更好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記者 張維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