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導報報道組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扎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作為歷史文化資源大省,陜西如何更好擔負起推進文化強國建設使命?11月7日,在省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上,與會常委、委員表示,要全力以赴抓好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錨定文化建設目標任務履職盡責,為更好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作用貢獻智慧和力量。
省政協委員、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曾德超說,要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守護好黃帝陵、兵馬俑、延安寶塔、秦嶺等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深入挖掘陜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特別是我們每年舉辦的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意義重大,建議在現有規模基礎上適當擴大,充分彰顯文化優勢。”
臨潼擁有兵馬俑、華清宮等世界級文化IP和千余件國家一級文物、近五百處不可移動文物。省政協常委、西安市臨潼區副區長霍炳男建議,要落實好全會“改革和完善文化發展體制機制”部署要求,將臨潼打造為“國家文化特區”,并納入國家外宣平臺,推廣“臨潼-中華文明會客廳”品牌,定期在“一帶一路”舉辦“臨潼文化周”;設立國家級專項基金,重點支持關鍵短板項目,實施差異化稅收優惠;優化空間規劃與土地保障,推動兵馬俑、華清宮、秦東陵、秦帝陵東片區等歷史空間整合提升。
省政協委員、省網絡作家協會主席申大鵬表示,要及時宣傳解讀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文化領域法律法規,引導廣大網絡作家樹立正確創作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泛娛樂化等傾向,堅守藝術理想、恪守公序良俗,共同營造清朗健康的網絡文化生態。
圍繞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全國政協委員、民革陜西省委會副主委姜亞軍認為,要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精準傳播。他舉例說,“英國人寫的《哈利波特》想打開美國市場,就需要翻譯成美國英語,美國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書名里的字都和原版不一樣,這就是精準傳播。”
姜亞軍認為,陜西推動文化出海,要借鑒這類思路,避免簡單的文字轉換,而是結合不同受眾的文化習慣做好適配,讓文化真正被理解、被接受。
省政協委員,陜西水務發展生態科技研發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方媛建議,全力推進“文化絲路”建設,全面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文化成果,打造更多彰顯國風秦韻的文化品牌。高水平建設陜西國際傳播中心,組建全省高校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聯盟,依托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學科優勢建設國際傳播研究基地,不斷增強國際傳播效能,用陜西人、陜西事、陜西話向世界講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新成就,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提到文化,大家往往會想到文學、戲劇或者是其他文藝形式,實際上不管是文學也好戲劇也好,傳播的都是一種向上向善思想。真正的文化強,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堅實支撐。”省政協常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郭建樹說。
面向“十五五”,哲學社會科學如何激發創新活力、回答時代課題?郭建樹認為,要抓好智庫建設和思想理論研究,建立健全有組織、有責任機制的專門機構,提出兼具指導性與操作性的對策建議,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理論成果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