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金秋時節的靖邊大地,處處涌動著豐收的喜悅。11月7日,靖邊縣龍洲鎮龍二村的靖邊縣龍泉種植專業合作社紅薯基地里,剛出土的紅薯裹著濕潤泥土,在陽光下泛著誘人光澤,村民們穿梭田壟間撿拾、裝運,歡聲笑語與農機轟鳴聲交織,奏響一曲熱鬧的豐收樂章。

田壟之上,農機往來穿梭,鐵犁翻卷處,一個個飽滿的紅薯破土而出。工人們分工有序,彎腰拾薯、裝筐轉運,指尖翻飛間,一筐筐帶著泥土芬芳的紅薯被搬上貨車,即將發往各地市場。“這片20多畝的紅薯,畝產穩達5000至6000斤,現在一斤能賣1.5元,根本不愁銷路,批發商都主動上門來收!”合作社負責人杭玉美蹲在田邊,捧著剛挖出的紅薯笑得合不攏嘴,“今年不光紅薯收成好,我種的紅蔥、蘿卜、南瓜也都長勢喜人,又是一個豐收年!”

“現在物流越來越便捷,我們的紅薯能輕松賣到周邊省市。”負責銷售的王朝曦介紹,目前收獲的紅薯已有三分之一被批發商在地頭直接收購,剩余部分全部入庫儲存,待行情向好時再集中出售,主要銷往靖邊本地及內蒙古、寧夏等周邊地區。“等到春節前后,紅薯價格預計能翻倍,效益會更可觀!”王朝曦對市場前景充滿信心。

龍二村地處龍洲鎮北部,獨特的沙壤土質疏松、透氣性佳,富含多種礦物質,加之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氣候,為紅薯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里產出的紅薯表皮光滑、色澤鮮亮,口感香甜軟糯且營養豐富,憑借優良品質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成為當地響當當的“土特產名片”。紅薯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鼓起了種植戶的腰包,更讓村里的閑置勞動力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當地村民劉俊強一邊麻利地撿拾紅薯,一邊笑著算起收入賬:“我在家門口的合作社打工,除草、施肥、收薯都能干,一天能掙200元,一年下來能掙近3萬元,既能顧家,又能有穩定收入,比出去打工舒心多了!”像劉俊強這樣在合作社務工的村民還有20余人,紅薯地里的“煙火氣”,讓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小小紅薯,承載著靖邊群眾的致富希望。近年來,靖邊縣立足沙壤資源優勢,將紅薯種植作為特色富民產業重點培育,積極探索“合作社+農戶”“企業+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引領,推動紅薯產業實現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銷售。龍洲鎮作為核心產區之一,更是依托自然稟賦,把昔日的“尋常作物”打造成了增收致富的“金疙瘩”。如今,越來越多的靖邊村民借著特色種植的東風增收致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穩步前行。(通訊員 白凌燕)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