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在陜西富平大方天璽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工人在削柿子皮。 記者 耿楊洋攝
霜降過后,在富平,漫山遍野的柿樹綴滿了紅果,像一串串紅燈籠點亮鄉村。
近年來,隨著富平柿餅國家標準發布、智能化加工生產線建成、創意新品不斷涌現,富平柿子實現了從單一農產品種植到集智能生產、文化體驗、時尚消費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升級。
截至目前,富平柿子全產業鏈年產值超過85億元。小小的柿子,正以前所未有的強勁勢頭,開啟從傳統農產品到現代化產業集群的精彩蝶變。
錨定標準筑牢品質根基
11月6日,富平縣薛鎮灣里村的柿子未來工廠里,機器運轉不停。流水線上的柿子列隊整齊,經清洗分選后,再由全自動機器剝皮去蒂。在這里,智能化控溫烘制系統取代了傳統晾曬,大幅縮短了柿餅的加工時間。
柿子未來工廠負責人趙增民介紹,該工廠于2024年建成,配備53臺套自動化設備,串聯起鮮柿清洗、加工、包裝的全流程生產線。
“智能化系統通過精準調節溫濕度,使得柿餅糖分轉化得更均勻,生產流程標準高效,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趙增民說。
品質的飛躍,始于標準的統一。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缺乏品牌保護和生產標準,富平柿餅長期處于“有名無價、有質無量”的困境。
轉機始于2017年,富平柿餅成功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當地以此為契機,制定《富平柿餅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辦法》,聚焦“園區化、規模化、工業化、品牌化”路徑,出臺專項實施意見,同時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化校地合作,培訓柿農1萬人次以上,通過選育尖柿優良品系、攻克“大小年”產業難題等舉措,為產業優質化發展筑牢根基。
今年10月,品質標準再“加碼”——《地理標志產品質量要求 富平柿餅》國家標準正式實施,科學界定了富平柿餅特有的感官、理化指標及產地關聯性,明確其與廣西、山東等地柿餅的差異化特征。富平柿子產業由此邁入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的全新階段。
多元發展拓展產業版圖
在標準化生產為品質加上“保險”的同時,層出不窮的新產品不斷拓展著富平柿子產業的版圖。
10月30日,陜西富平大方天璽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削皮、掛架、烘烤……每道工序有條不紊。除了傳統的柿餅,一款名為“冰柿”的新品格外引人注目。
“這是我們近年的明星產品。‘冰柿’經削皮、烘烤、冷凍制成,既有鮮柿的柔軟,又兼具柿餅的韌性,爆漿流心的口感更是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大方天璽公司副總經理梁治國介紹。2024年,“冰柿”首次出口加拿大,為富平柿子進入國際市場開辟了新通道。
如今,柿子深加工產品的多元版圖正在加速拓展。在今年的楊凌農高會上,富平永輝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展臺前人氣十足。該公司營銷經理武米娜介紹:“我們公司已開發‘冰柿’、柿子酒、柿子果醬等10余種深加工產品,年加工‘冰柿’150萬斤,產值約5000萬元,已帶動300余戶農戶實現增收。”
從經典柿餅到“冰柿”、柿子咖啡,從柿子醋飲到果醬、休閑食品,富平不斷豐富產品矩陣,推動產業鏈從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拓展。在產品創新之外,當地還以“柿”為媒,深入挖掘“柿文化”,將柿子林、柿餅掛曬的農家風光,與觀光步道、騎行公路等結合,打造了柿林漫道觀光游覽線路,形成集觀光采摘、民宿餐飲于一體的文旅新業態。如今,柿子主題旅游年接待游客約300萬人次,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又一亮點。
創意賦能激發文化活力
當古老的技藝遇見現代審美,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10月23日,在灣里村的中國柿染藝術館,一場別開生面的“絲路唐韻”柿染服裝走秀給出了答案。舞臺上,模特身著由柿漆染成的獨具設計感的服飾,讓人眼前一亮。
“柿染是唐代就有的植物染工藝。把青柿子搗碎榨汁發酵成漆,染在布料上反復日曬,成品顏色素雅。”中國柿染藝術館負責人楊維娜一邊整理染布,一邊解釋。經柿漆浸染的布料在陽光下鋪展,獨特的光澤與素雅的圖案相映成趣。
選擇柿染創業,最初是一條無人走過的路。“富平36萬畝柿子林,就是柿染最堅實的根基。”楊維娜說。有了想法后,她查閱資料、對接科研專家,最終回到家鄉開啟柿染探索之路。2023年,中國柿染藝術館落成后,楊維娜策劃的柿染展演秀吸引了眾多高校學生和藝術愛好者前來參觀。
“服裝的面料選擇、圖案設計及成衣制作全部由村民與高校學生合作完成。從鄉土到時尚,我們讓想象變成了可能。”楊維娜自豪地說。
如今,楊維娜的柿染事業穩步發展,既供應柿漆又提供定制染布。楊維娜告訴記者,今年的染布訂單已達1萬米,預計明年將突破5萬米,柿漆年產量計劃提升至100噸。
正如中國柿染藝術館墻上所寫的話:“故事的開始是一顆青澀的柿子。”現在,柿子已延伸出一條兼具文化底蘊與市場活力的全產業鏈。
在鄉村振興的新天地間,富平柿子產業的精彩故事將繼續書寫。(記者 耿楊洋 通訊員 劉丹)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