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森林糧庫”概念,強調通過發展森林食品,豐富國家糧食安全體系。森林食物已經成為繼糧食、蔬菜之后的我國第三大農產品,2024年我國森林食物年產量超2億噸,人均森林食物產量約140公斤,居世界前列。
陜西作為全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林業大省,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在秦嶺、巴山、關山、黃龍山和橋山五大林區,占全省森林總面積的82.4%和蓄積量的94.4%,為發展“森林糧庫”提供了堅實基礎。發展“森林糧庫”,不僅是響應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我省林業產業升級、促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為此建議:
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根據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和生態承載力,科學規劃“森林糧庫”發展布局:在秦嶺等生態環境脆弱且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生態敏感區域,應優先發展林下經濟和中藥材種植,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功能和資源優勢;在黃土高原等地區鼓勵種植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糧油作物,不僅能夠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而且有助于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從而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二、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加大對森林食品領域科技研發的投入,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森林糧庫”產品的升級換代、高效栽培、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提升“森林糧庫”的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推動“森林糧庫”信息化與智能化建設,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獲取森林資源的生長、分布、變化等信息,實現對森林資源的遠程監控和預警,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問題,為管理決策提供有力支持,確保森林資源的安全。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林業科技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鼓勵林業與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協同發力,突破輕簡化栽培、機械采收、精深加工等關鍵技術,為“森林糧庫”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三、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場機制。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相關政策,加強林區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森林食物生產條件。通過電商平臺的信息優勢與物流優勢,實現“森林糧庫”產品的線上銷售,打破地域限制,擴大市場規模,實現產品的快速流通和銷售。加強品牌建設和營銷推廣,利用“互聯網+農業”模式,提升陜西森林食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實現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森林食品。
四、推動產業融合與升級。利用林下空間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實現立體種植和養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產出效益。推動林業與農業、旅游業、食品加工業等產業協同發展,發展森林康養、森林體驗等新興業態,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將林下經濟與自然教育、休閑療養相結合,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共贏。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