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冬季氣溫逐步下降,流感作為常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已進入流行期。根據監測情況評估,我省今年流感季已經到來,流行毒株主要是甲型H3N2。為科學應對流感,近日,陜西省疾控局邀請空軍第九八六醫院感染科主任白帆,就流感流行特點、認知誤區及防護措施等內容進行專業解讀。
為什么今年流感季會提前?
流感季提前主要是與流感病毒優勢毒株的變更、人群免疫力和氣候轉涼有關。流感監測情況顯示,今年的毒株主要是甲型H3N2(去年主要是甲型H1N1),該毒株去年未出現大規模流行,人群接觸頻次低,普遍缺乏針對該毒株的特異性免疫保護,存在大量“免疫空白”。近期氣溫驟降、天氣轉涼,這種環境有利于流感病毒的存活和傳播。同時,隨著天氣轉冷,人們在室內活動增多,通風減少,增加了病毒人際傳播的機會。
從易感人群來看,兒童是當前流感季的重點脆弱群體。近期住院的流感患者中兒童較多,主要原因在于兒童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且中小學校、幼兒園等場所人員密集、接觸頻繁,易造成病毒快速傳播,部分兒童還可能成為“家庭傳染源”,將病毒傳染給家中密切接觸者,需重點加強防護。
一旦出現流感癥狀或確診流感,發病48小時內是抗病毒治療的“黃金窗口期”,及時用藥可有效縮短病程、減輕癥狀。目前臨床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藥物主要有三類:奧司他韋是目前最常用的藥物,適用于1歲以上人群;瑪巴洛沙韋全程僅需口服一次,適用于5歲以上人群;針對重癥或無法口服的患者,可使用帕拉米韋注射液。
流感防控三個誤區
誤區1:將流感等同于普通感冒。流感是突發高燒(常達39℃以上)、全身酸痛、乏力,癥狀更重、恢復慢;大家可以牢記“一燒、二痛、三乏力”,即持續高熱,頭痛、肌肉酸痛,疲乏無力。相比之下普通感冒癥狀較輕,以低熱、鼻塞、流涕、咽痛為主,全身癥狀較輕,多數患者3—5天可自行康復。
誤區2:感冒發燒就用抗生素。流感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只對細菌有效,濫用抗生素會增加耐藥風險,反而危害健康。
誤區3:認為流感疫苗可打可不打。接種流感疫苗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預防手段。由于流感病毒變異快,每年的流行毒株都可能不同,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以確保接種者獲得針對當年流行毒株的最新保護。一般來說,接種流感疫苗2周至4周后可產生具有保護水平的抗體,對抗原類似毒株的保護作用可維持6至8個月。為達到良好預防效果,流感疫苗推薦接種時間為9月至11月,以保障在流行高峰前形成有效免疫屏障。若未及時接種,整個流行期內仍可接種。年齡小于5歲的兒童、大于65歲的老年人、肥胖者、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發展為重癥的風險更高,應予以重視,提前接種疫苗。
同時還要做好日常防護。注意個人衛生:日常勤洗手,咳嗽禮儀要牢記,盡量不要直接用手觸摸眼、鼻或口;多通風:家庭、辦公場所每天開窗2—3次,每次通風30分鐘;戴口罩:在公共場所,尤其是人群密集場所(如超市、醫院等)科學佩戴口罩;早隔離:如果有家庭成員診斷出流感或出現相關癥狀,應盡量單獨居住在一個房間,與家人接觸時應盡量佩戴口罩。
記者 張毅偉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