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倡議提出。六年來,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建設步履加快、合作成果不斷。10月25日,“循‘新’出發·‘質’在必行——解碼楊凌農科城創新實踐”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系統了解上合組織農業基地(簡稱“基地”)建設成果,探訪中國農科城楊凌與世界農業緊密聯結的發展故事。

“農業是上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領域,而干旱缺水,是上合組織國家農業發展面臨的共同挑戰,基地則正是應對這一挑戰的‘智慧錦囊’。”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楊凌的農業發展,不僅有深厚的歷史積累,也有得天獨厚的地形條件和高??蒲械娜瞬偶映?。楊凌示范區自成立以來,就聚焦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等重大戰略需求,在動植物育種、植物保護、農業生物技術、旱區農業與節水技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研究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為促進旱區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提供了智力支撐。

這些農科創新研究成果,正好能夠為上合組織國家農業發展提供有效參考,也為基地推進多方合作打下了重要基礎。近年來,楊凌示范區充分發揮農科教資源優勢,不斷加強軟硬件建設,基地以項目為支點,相繼建成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國際聯合實驗室、楊凌綜合保稅區、秦創原農業創新驅動平臺等平臺載體。此外,還積極參與建設多邊交流機制,通過舉辦上海合作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上海合作組織現代農業發展圓桌會議、上海合作組織農業博覽會,承辦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農業部長會議、首屆中國—中亞農業部長會議、上海合作組織國家農業大學校長論壇等,不斷拓寬國內外農業合作的平臺。

多管齊下,基地不僅搭建起合作平臺,更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科技示范推廣體系,為全球旱區農業發展輸出“中國方案”。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講解員李傲雪介紹,面對國內外農業合作的需求與機遇,基地不僅構建了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科技示范推廣體系,還向發展中國家共享“中國智慧”,累計承辦國家援外培訓項目150余期,為超過130個國家培訓了4100多名政府官員、農業科研人才,培訓內容涵蓋水土保持、節水灌溉、生態環境調控等11個領域;為全球旱區農業分享“中國經驗”,小麥條銹病研究成果被譽為“國際小麥條銹病防治模板”,通過科研成果年均挽回小麥損失20億公斤。以黃土高原為代表的旱區生態保護模式,也解決了世界水土保持的關鍵難題;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示“中國技術”,在海外園區進行小麥、玉米、蔬菜、油料作物、苗木等5大類別35個品種試種示范。其中,小麥、大豆品種較當地品種平均增產分別達82.3%、32.7%。

此外,在貿易產能合作方面,基地也引進薩諾、嘉吉等80余家國際知名涉農企業落地楊凌,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設立3個投資貿易服務中心,組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農業企業創新合作聯盟,推動愛菊糧油、田上農業、樂達生物、楊凌國合公司等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項目合作。如今,在“自貿區+綜保區”的疊加優勢下,跨境貿易已成為楊凌示范區和基地推動農業國際合作的新通道,在楊凌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來自上合組織國家的手工藝品、農產品琳瑯滿目,消費者通過線上小程序就可以便捷購買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特色優品。

從家門口的關中田野到千里外的廣闊土地,楊凌農科品牌已經用實踐驗證了“合作交流,美美與共”的深層內涵,如今,這里不僅是中國農業科技走向世界的窗口,更是全球農業合作共榮的橋梁。未來,楊凌示范區將以更加堅定的步伐發展好、利用好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平臺,為世界農業發展貢獻更多來自中國的“楊凌力量”。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