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前后,山陽縣西照川鎮東川村的田野里,彌漫著泥土和紅薯的香甜。一壟壟土地被翻開,村民們彎腰、揮鋤,一顆顆紫紅飽滿的紅薯應聲滾出,很快便堆成了小山。“這可是咱的‘金疙瘩’!”一位正在分揀的村民擦擦汗,臉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這片豐收的景象,是東川村精心經營的成果。村里規模種植的“商薯19號”達300畝。為了這滿田的“甜蜜”,縣鎮的農技專家成了地頭的常客,從選種到田間管理,全程護航,確保每一顆紅薯都達到最佳品質。
然而,東川村的智慧,遠不止于“種得好”。
地頭的豐收,直接連通著村里工廠的繁忙。這些優質紅薯無需遠行,直接被送進村里的粉條加工廠。經過清洗、粉碎、沉淀、漏粉、晾曬等一系列標準化流程,紅薯完成了從“土疙瘩”到“金條條”的華麗轉身,變成了市場上廣受歡迎、口感勁道的手工紅薯粉條。
“我們村的紅薯品質好,粉條更是筋道爽滑,根本不愁賣。”東川村黨支部書記曹成珪信心滿滿地介紹,“現在粉條廠每天能消化上千斤鮮薯,產品除了本地,還賣到了周邊市縣。我們下一步的目標,就是打造自己的品牌,讓‘東川手工紅薯粉條’的名聲更響亮。”
這條從田間到舌尖的完整產業鏈,真正將增值效益留在了村里。它不僅讓紅薯身價倍增,更串起了村民的致富路。產業的發展,為村里提供了200個在家門口就業的崗位。
“能一邊掙錢,一邊照顧家里,這日子才有奔頭!”在粉條加工廠工作的曹述海的一句話,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一顆小小的紅薯,在東川村“長”成了一個紅火的大產業。西照川鎮負責人唐啟華表示,未來的藍圖已經繪就:“我們將擴大種植規模,升級加工工藝,并積極擁抱電商直播等新渠道,讓我們的優質粉條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勁的‘薯’光!”(通訊員 劉嘉宵)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