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至4日,寶雞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系列活動之“走進紅光溝”在鳳縣雙石鋪中學和紅光溝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舉行。本次活動由寶雞市教育局主辦,寶雞教育學院、鳳縣教育體育局、鳳縣文化和旅游局聯合承辦。活動以“啟動儀式、課例展示、說課評課、專題研討、實踐研學、總結提升”六大環節,構建起全鏈條、多層次的思政教育實踐體系。

凝聚共識,錨定方向
11月3日上午,啟動儀式在鳳縣雙石鋪中學正式舉行。寶雞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愛魁參加并講話,鳳縣縣委副書記李志剛致歡迎辭,寶雞教育學院黨委書記沈宏軍主持儀式,院長李春杰詳細介紹活動實施方案。
楊愛魁對寶雞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成立一年來的工作開展和建設成效進行了高度總結和評價,并對做好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性和全市開展系列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活動的重大意義提出了明確要求。他強調,教育行政部門要強化“統籌力”,構建一體化建設“新格局”,要健全聯動機制、盤活資源配置、壓實督導評估;學校夯實“主陣地”,筑牢一體化建設“實踐根基”,要強化組織銜接、創新教學實踐、推動學科融合;思政課教師錘煉“真本領”,展現一體化建設“新擔當”,要錘煉真本領、提升政治素養與專業能力、創新教學載體多開展實踐活動。

分層遞進,示范引領
11月3日下午,紅光溝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內,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銜接緊密的研學實踐課程在場館內精彩呈現。鳳縣紅花鋪小學張婷老師的《航天筑夢?少年逐光》、鳳州初級中學姜琦老師的《航天之光映蒼穹?星辰大海載初心》和鳳縣中學劉蓉老師的《傳承航天精神?爭做有為青年》課程都以紅光溝航天文化為核心載體,深度融合思政元素、學科知識與地方特色。課程覆蓋小初高三個學段,從少年航天夢的萌發,到航天精神的具象解讀,再到青年使命的擔當,清晰呈現了思政課在不同學段的梯度設計與邏輯銜接,為大中小學思政研學課程的落地實施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鮮活樣本。
精準對標,提質增效
課后,三位執教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學生學情、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展開說課,深入闡釋課程設計的核心思路。鳳縣新建路小學校長宋寶宏、寶雞市第一中學思政名師楊艷麗、金臺高中高級教師魯鋒娟三位專家現場點評,分別以“三好”總結、“三美”概括及“縱向銜接、橫向分配”的深度分析,充分肯定了課例的鮮明亮點,給出了靶向性極強的優化建議。點評環節不僅認可了寶雞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扎實成效,更為研學精品思政課程的后續打磨提供了精準指導與實踐啟發。

聚焦關鍵,深化認知
11月4日上午,三場專題講座從不同維度講述了如何有效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鳳縣革命紀念館副館長張梓陽以《紅色場館如何成為大思政課的“活課堂”——鳳縣革命紀念館的實踐與探索》為題,分享館校共建,打造“三維課堂”的實踐經驗;鳳縣教學研究室黨支部書記、副主任蘇志斌的《立德樹人擔使命,培根鑄魂促成長》,聚焦鳳縣大思政課建設的“頂層設計”和分學段落地實施的實踐方案;雙石鋪中學教師侯維恒的《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實戰經驗分享》,呈現了在思政課教學中如何“動手做、親身演、主動探”,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三場講座分別從資源供給者、體系構建者、課堂實施者視角,立體勾勒出“場館里的思政課”“為何做、如何做、誰來做”的完整實踐閉環,解答了歷史資源活化、區域資源聚合、校本實踐深化的核心問題,為活動持續開展提供了理論支撐與范式參考。
深化理解,精神洗禮
11月4日下午,參會人員集體赴鳳縣革命紀念館、紅光溝航天六院舊址、201洞開展實踐研學。在鳳縣革命紀念館,珍貴照片與講座中的鮮活故事相互印證,完成了從“聽聞”到“親見”的認知升級,讓參觀體驗從“感知歷史”升華至“理解歷史、共鳴精神”的深層維度。在紅光溝航天六院舊址,“金牌講解員”王嘉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深情講述中國第一代航天人篳路藍縷、艱苦卓絕的創業史詩。此次研學既是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賦能與精神洗禮,更為思政課積累了具象化素材、可感化精神、人格化榜樣與實踐性方法。
賦能未來,續寫新篇
為鞏固活動成效、指導后續工作,寶雞教育學院院長李春杰作總結講話。他評價本次活動以紅光溝紅色資源為紐帶,實現了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深度融合,既延續了寶雞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系列活動的核心脈絡,更在內容創新、形式設計與實效落地層面實現了新突破,為全市“大思政課”建設提質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李春杰表示,要活化資源、深化教學,打通社會大課堂“最后一公里”;要扎根實踐、升華理論,實現教研成果“雙向賦能”;要系統謀劃、協同發力,構建全域育人“共同體生態”。
本次活動以“三線”歲月為時間坐標,以航天精神為精神內核,將思政課從課堂延伸至場館、從理論拓展至實踐,搭建起歷史與現實對話的橋梁。通過“航天筑夢”課例觀摩、說課評課反思、專題研討拓展、紅色場館研學的有機結合,創新構建了“文化浸潤+實踐體驗+課程賦能+反思提升”的思政教育新模式,讓思政教育兼具歷史厚度與時代高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思政教育品牌,為后續開發更多寶雞地域精品思政課程提供了清晰思路與實踐路徑。(陜西省寶雞教育學院 張紅梅)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