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25年“商州家政”金秋招聘會熱鬧開場,十余家企業展臺前圍滿了求職者,交流聲此起彼伏,現場蒸騰著就業增收的期待。
“聽說‘商州家政’培訓正規,還能拿全國通用的證書,我今天專門來問母嬰護理崗。”41歲的管英之前從事保潔工作,收入不穩定且缺乏保障,“要是能進正規公司,工資漲不少,娃明年上大學的學費也更有底氣了。”
現場像她這樣的求職者不在少數,38歲的陳麗剛拿到培訓合格證,輾轉于各個展位之間,尋求心儀的工作機會。“之前參加了區里免費的家政培訓,現在想找一個能邊干邊學的崗位,趁著年輕想往育嬰師方向發展。”

這場招聘會的熱鬧,源于“商州家政”勞務品牌多年的深耕。2020年,在商洛市商州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區人社局緊抓“一老一小”服務需求,創新打造“商州家政”品牌,推動家政服務行業在促就業、擴內需、惠民生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我們以‘企業訂單、勞動者選單、培訓機構列單、政府買單’的四聯模式開展精準技能培訓,幫助勞動者掌握專業技能,從普通勞動力轉變為持證專業人才。”商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鵬介紹,僅2024年,聯合商洛職業技術學院、本地家政企業,開設母嬰護理、康養陪護等定制班12期,培訓學員680人。
在招聘會現場,一張“家政服務評價表”格外引人關注:服務態度、專業技能、安全意識等指標清晰列出,下方標注“評價等級與下月薪酬掛鉤”。
“商州區建立了從業者數據庫,輸入身份證號就能查背景記錄、培訓經歷和服務評價,確保輸出的人員‘優質免檢’。”商洛馨美恒家政公司負責人趙小蓬舉例,護工陳芳因連續三個月獲評“五星”,不僅薪資上漲,還被推薦為“商州家政”星級服務員。“品牌口碑就是靠服務一點點攢起來的,現在認可‘商州家政’的用工企業越來越多了。”
為了打通“好技能”對接“好崗位”的最后一公里,商州區還搭建了“商州勞務”數字化就業服務平臺,收集勞動者技能信息與企業崗位需求,運用大數據實現“人崗精準匹配”。

“上個月西安一家月子中心缺10名護工,平臺篩選出15人,視頻面試后8人成功入職,最快的3天就上崗了。”劉鵬說。依托蘇陜勞務協作機制,去年還向江蘇輸送養老護理員120人,“月薪比本地高2000元左右,我們還安排專人跟崗一周,幫助他們順利適應。”
“以前市場信息不透明,家政服務人員常‘被宰’,客戶也擔心家里丟失貴重物品,行業秩序雜亂。”商洛潤碩人力資源公司負責人王陽回憶起過去的行業亂象,感慨如今的變化。
針對行業存在問題,商州區從完善管理標準、搭建評價體系等方面發力,出臺了一系列“實招”,推動行業走向規范化發展。
采取勞動技能提升、龍頭企業引領、政企協作推進等舉措,促進“商州家政”勞務品牌提檔升級,全區登記注冊各類家政服務公司達132家。
建立完善家政服務標準體系,搭建信息平臺實現供需對接,開展“春風行動”“直播帶崗”吸納城鄉勞動力就近就業。“商州家政”勞務品牌累計帶動就業5000余人,年勞務收入達1.22億元。
高標準建設綜合培訓基地,推進“巾幗家政進社區”,以“婦聯+社區+企業+家庭”模式設立社區服務網點12個,覆蓋居民社區10個,服務居民1萬戶、帶動就業1200余人。
李梅是2021年“商州家政”星級母嬰服務員,她的專業技能、親切態度贏得了很多家庭的信任。“就像家人一樣,時間長了,家里離不開她。”
“如今錄用員工、培訓學員,最基礎的工作就是信息錄入。”談及品牌培育帶來的變化,王陽指著辦公室滿柜的文件夾說,“有了技能、服務、信用等標準,企業下一步就是按‘路線圖’完善管理,推動行業走向規范化、高端化。”
隨著“商州家政”工程的深入實施,該品牌的影響力也在逐步外溢。目前,“商州家政”勞務品牌已帶動3200余名商州籍勞動者在西安、江蘇等地穩定就業,勞務人員年均收入較此前提升30%,其中89人成長為家政企業管理人員或自主創業。
“家政是朝陽產業,連著就業與民生,我們要把這個互利共贏的工作做實做好,辦成愛心工程。”劉鵬表示,接下來將持續擴大培訓規模、完善服務體系,扶持一批過得硬的龍頭家政企業,真正把“商州家政”打造成高標準、可信賴的勞務品牌。(記者 寇靜)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