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斌 通訊員 董明華
社情民意信息是政協履職的“直通車”“連心橋”。商南縣十屆政協開局以來,將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列為履職重點,堅持實效與轉化導向,從“五點”發力,推動社情民意信息從“寫得好”向“辦得成”轉變。近兩年來,共采集社情民意信息357篇,采編218篇,擇優上報172篇,被商洛市政協采用35篇,落實辦理90余條,切實發揮了信息工作服務民生、助力決策的作用。
以“建強隊伍”為根本點,確保信息“源頭活”。商南縣政協始終將隊伍建設作為信息工作基礎工程,夯實源頭根基。一是建強“專業骨干”隊伍。在政協機關推行“全員辦信息”,收集撰寫社情民意信息256篇;明確社法委示范帶頭,社法委獨立撰寫94篇,其中2篇被省政協采用,22篇被市政協采用、89篇被縣政協采用,《關于解決礦產企業資源稅稅賦負擔過重問題的建議》等多篇信息獲省、市、縣委主要領導批示。二是激活“委員主體”隊伍。從183名委員中遴選50名信息骨干,將信息報送納入履職評價并與積分掛鉤,激勵委員在調研視察、民主監督等活動中發現問題、撰寫信息。三是拓展“基層一線”隊伍。在各鎮辦、部門、委員工作室及信息聯系點確定1名特約信息員,構建覆蓋廣泛、反應靈敏的信息收集網絡,保障社情民意“源頭活水”不斷。
以“精準選題”為出發點,確保信息“提得準”。商南縣政協把選題精準作為信息價值的前提,建立“三緊扣”選題機制。一是緊扣中心工作選題。圍繞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等重點任務,組織委員深入調研,報送礦產資源開發、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等相關信息20余篇。二是緊扣民生熱點選題。聚焦教育醫療、養老服務等群眾關心事項,梳理形成“年度重點選題清單”,推動老舊小區改造等15件民生實事納入辦理流程,確保信息采集與大局同頻、與民意共振。三是緊扣履職轉化選題。打通提案、視察報告、會議發言與社情民意信息的轉化通道,累計轉化60余篇,實現建言成果多元輸出,發揮建言資政、助推發展作用。
以“三級審核”為關鍵點,確保信息“說得對”。商南縣政協堅持質量至上,構建“三審三校”審核機制,嚴把政治關、事實關、建議關。一是專委會初審“過濾”。由社法委首輪篩選信息,內容空泛、建議籠統地退回修改;有價值但表達不完善的,指導補充完善;專業性強的內容,邀請相關領域委員或專家參與審核。二是分管主席復審“提標”。對初審后的信息,分管主席重點審核政策契合度與建言可行性,確保信息站位準確、建議可操作。三是主席審定“把關”。所有上報信息經主席最終審核,確保精準反映民意、服務決策。通過三級審核,近兩年上報信息被市政協采用35篇,采用率穩步提升。
以“分類報送”為著力點,確保信息“報得暢”。商南縣政協根據信息內容與價值分類報送,打通信息“快車道”。一是高質量信息“直報”。涉及全局、建議創新、質量高的重要信息,通過直報點直報市政協,爭取快速進入決策視野。二是參考性信息“參閱”。具有參考價值、能促進工作的信息,以《社情民意專刊》形式報縣黨政領導批示,推動納入工作考量與落實。三是一般性信息“轉辦”。反映具體問題的信息,移交相關部門和鎮辦辦理,推動屬地解決問題。今年以來轉辦的46篇信息中,15篇獲部門落實反饋,推動解決社區城市管理、公園運動設施改造等問題10余項。
以“成果轉化”為落腳點,確保信息“辦得好”。商南縣政協強化跟蹤問效,構建“辦理閉環”,推動信息從“紙上”落到“地上”。一是建立臺賬管理機制。對報送信息逐一編號登記,明確辦理單位、時限與反饋要求,做到“條條有記錄、件件有著落”。二是實行辦結銷號機制。已落實信息及時銷號,未按時反饋的提醒督辦,確保辦理不懸空、不打折。三是開展“回頭看”評估。定期對已辦結信息評估效果,聽取委員和群眾意見,優化辦理成果。近兩年,90余條信息得到實質性落實,提升了信息工作的社會影響力與群眾滿意度。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