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寇靜
11月10日清晨,商洛市商州區楊斜鎮硯池河九年制學校七年級(2)班教室里,高雄霞正帶著學生們開展“詩詞里的中國”主題課堂。她沒有照本宣科,而是結合歷史典故、地域文化,將枯燥的詩詞轉化為生動的故事,學生們舉手提問的熱情此起彼伏。“高老師的課像‘魔法’,總能讓我們愛上學習。”學生王梓涵說。

高雄霞(一排左一)和孩子們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這樣的課堂,她堅持了13年。2012年,從寶雞文理學院畢業后主動申請到回到自己家鄉任教。“上了大學之后,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教育對農村孩子的重要性,當時腦子里只有一個想法,要回到自己家鄉,盡己所能幫助更多孩子。”
當時學校條件簡陋,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不少孩子因缺乏陪伴而性格孤僻、成績落后。為了走進學生心里,她白天上課,晚上挨家挨戶家訪,幫學生補課、給留守兒童梳頭洗衣,自掏腰包為貧困學生購置文具,教孩子們唱歌跳舞,讓他們感受媽媽般的溫暖。她說,“教育不是篩選,而是喚醒,每年看著那些與曾經的自己一樣的少年,通過努力考上高中,走出大山,這便是給我最好的鼓勵和榮譽。”
為了大山里的孩子,高雄霞放棄了多次城區招教機會。“城里不缺我這樣的老師,想為鄉村教育多做一點事。”
13年的辛勤耕耘、無悔付出與成長磨煉,寫滿青春芳華。她始終以“讓每個孩子發光”為目標,牽頭研發的“情境化德育課程”獲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市級優秀班集體”,她本人也先后榮獲商洛市教學能手、陜西省“敬業奉獻”好青年、全國模范教師等稱號。

高雄霞給學生上課 受訪者供圖
2021年,高雄霞當選市政協委員。“以前只關注課堂里的事,當了委員才知道,要站在更高視角看教育。”為了盡快進入角色,她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政協理論知識,跟著老委員參與調研,認真學習、積極履職。
硯池河九年制學校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部分學校缺乏專職心理教師,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突出。針對這些問題,撰寫了《關于關愛留守兒童安全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建立綜合保障機制,豐富校園活動,建立與當地醫療機構合作機制,提供兒童和家長心理咨詢服務,鼓勵志愿者、慈善機構積極參與留守兒童關愛活動等。
2025年兩會期間,結合鄉村學校實際,提交了《關于加強法治教育,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議》。“現在很多學生法律意識較弱,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不懂得如何辨別,也不會自我保護,未成年人法律保護和犯罪預防與治理必須高度重視。”
為了讓提案更具操作性,走訪了多所學校企業,征求了200余名師生和家長的意見。提案中建議將法律知識融入日常教學中,讓學生從小就了解并尊重法律;同時將輟學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治成效納入部門、鎮村工作績效考評體系,督促綜治、民政、團委、婦聯等部門發揮作用,摸清輟學未成年人底數和信息,加強日常關注和引導。
這份提案得到了教育和司法的積極回應:將提高法律進學校、法潤童心等普法活動頻次,通過依托學校走廊、公園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司法保護基地等場所,打造“法治+”多元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識。
除了關注教育問題,提交了《關于發展賽事經濟 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的建議》《關于加快災后恢復重建工程建設進度的建議》等多件提案,提案中多條建議已被相關部門采納落實。
“每當看到提案變成實事,看到孩子們的笑臉,就覺得一切都值得,調研不是終點,把問題解決了才是履職的意義,接下來我想調研改善鄉村學校信息化教學條件問題,盡己所能,為鄉村教育多做一點事。”高雄霞說。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