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定東
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人民政協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重要使命。近年來,漢陰縣政協錨定“四聚”目標,學深悟透強根基,擔當實干顯作為,在引領中聚人心、在推動中聚共識、在實踐中聚智慧、在奮進中聚力量,以高效履職助力縣域高質量發展。
一、鑄牢政治之魂,爭當凝聚人心的“引領者”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所向是最大的底氣、人心安定是最大的穩定。政協組織作為政治組織,必須把凝聚人心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以堅定的政治引領匯聚發展合力。堅定政治立場明方向。始終牢記政協的政治屬性和委員的政治身份,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貫穿履職全過程各方面,確保言有政治取向、行有政治準則、干有政治考量,以實際行動彰顯政治忠誠。筑牢思想根基聚共識。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推動高質量發展,切實把忠誠體現到信仰價值的最高點、情感認同的最深層、知行合一的最實處。
踐行初心使命強擔當。始終與縣委同心同德,在服務發展大局中強定力、激活力、增動力,在樹牢工作主線中謀開放、助改革、促發展,在擔好職責使命中獻良策、出實招、建真言,凝聚起人心思齊、人心思進、人心思干的濃厚氛圍。
二、搭建協商之橋,爭當凝聚共識的“推動者”
共識是奮進的動力,是團結奮斗的基礎。政協組織必須充分發揮協商民主優勢,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推動縣委決策部署轉化為社會各界的自覺行動。深化協商議政增共識。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相統一,把“是否有利于共識達成、是否有利于矛盾化解、是否有利于情緒理順”作為政協工作的重要標尺,聚焦改革難點、民生痛點,通過討論式、座談式、溝通式、互動式協商,在充分交流中凝聚思想共識。拓展平臺載體聚合力。持續完善委員“四進網格”等工作平臺,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向群眾貼近,多做提振信心、加油鼓勁的工作,多辦春風化雨、解疑釋惑的實事,以真心換真言、以共鳴聚共識,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可感可及。厚植文化底蘊聚人心。立足“存史資政、團結育人”職能,構建大文史工作格局,多選優秀題材、多出優秀作品,厚植人文漢陰底蘊,講好漢陰發展故事,弘揚社會主旋律、唱響時代最強音。
三、激活智慧之源,爭當凝聚智慧的“實踐者”
集眾智可謀良策,廣協商能出實招。政協組織必須立足“人才庫”“智囊團”優勢,以高質量履職匯聚各界智慧,為漢陰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精準選題立靶心。堅持“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采取黨政點題、部門征題、委員薦題相結合的方式,嚴把選題質量關,確保協商課題既貼合發展實際、又回應群眾關切,真正做到有分量、有價值、可落地。扎實調研摸實情。堅持辯證思維,用好辯證方法,把事實厘清、把問題找準、把建議提實,力求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在點子上、監督監在關鍵處。強化轉化求實效。著力在知情明政、拓寬渠道、提升實效上下功夫,強化跟蹤監督,推動轉化落實,用更多履職成果為黨委決策建言、為政府施政參考、為百姓福祉發聲。
四、扛起奮進之責,爭當凝聚力量的“排頭兵”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作為。政協組織和廣大委員務必要以奮進姿態主動擔當,在服務大局中凝聚正能量、展現新作為。在改革創新中勇擔當。主動融入發展大局、走進改革前沿,積極投身凝心聚力、決策咨詢、協商民主、國家治理第一線,講實話、謀實策、出實招,助推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見效。在經濟發展中作貢獻。增強主人翁意識,充分發揮委員聯系廣泛優勢,為項目建設搭橋鋪路,為招商引資穿針引線,為產業發展添磚加瓦,積極吸引項目、客商、人才向漢陰集聚,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民生改善中顯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真心聆聽民聲、用腳步丈量民情,聚焦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關鍵事,通過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反映群眾訴求,讓每一次履職都承載民意、每一次盡責都溫暖民心。
建言資政擔使命,凝心聚力促發展。漢陰縣政協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漢陰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振奮精氣神、激發新擔當、砥礪新作為,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漢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漢陰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