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龐浩楠 通訊員 吳永杰 記者 唐冰)“在學校,做好師生的‘服務員’;擔任政協委員,就要做好教育的‘代言人’。”翻開李桂芝的工作筆記本,首頁那一行工整的字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她在教育與政協履職道路上的前行方向。

10月22日,走進平利縣廣佛鎮中心小學,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朗朗讀書聲回蕩耳邊。李桂芝老師正在辦公室核對數據資料。
2001年,李桂芝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毅然扎根在了,大山深處的平利縣廣佛鎮中心小學任教。春去秋來,在24年的時光里,她從一名青年教師成長為學校的“大管家”,守護師生日常;當選政協委員,又以筆為犁傳遞基層心聲。崗位在變,但“服務教育、守護師生”的初心始終未變,她用實干守護著鄉村教育的“煙火氣”。
2010年,李桂芝接過了該校總務主任這一重擔,這一挑,就是15年。“總務處的工作瑣碎卻關鍵,小到粉筆采購,大到后勤規劃,事無巨細、必須親力親為。”她說。教師的薪資發放、待遇調整、醫保報銷,遺屬人員的生活補助發放,每一項工作,都緊密地連接著教職工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點馬虎。
為讓政策的溫度穿透“最后一米”,她總是用滿滿的耐心和真誠去對待每一個人。退休教師因不熟悉流程,產生的疑問,她一遍遍耐心解釋;有的遺屬行動不便,她就利用下班時間,上門幫老人服務;遺屬對補助標準不理解,她專門整理政策文件,上門逐條解讀,直到對方滿意。

有一次,為在職期間已去世的張顯奇老師的家屬周錦蓮辦理遺囑補助生存認證,需要人臉識別??芍苠\蓮老人不會用智能設備,外出也不方便。李桂芝得知后,自帶設備上門,耐心地引導老人完成眨眼、點頭等動作,順利完成認證。老人豎起大拇指,滿是感激地說:“李老師心細,想得周到,和我自己女兒一樣。”
15年來,經她手的薪資待遇等工作,得到了各相關部門的好評,更贏得了全校教職工的一致認可。而她總是謙虛地笑著說:“這都是我的本職工作,只有盡心盡力做好后勤服務,教師職工才無后顧之憂。”
2021年,李桂芝當選平利縣政協委員。從“校園管家”到“政協委員”,身份的轉變讓他深感責任重大。“以前服務的是一所學校的師生,現在要為全縣的教育發展發聲。”
李桂芝沒有退縮。為了摸清基層教育情況,她利用課后時間走訪周邊村組,與家長、教師、學生面對面交流;在鎮政協聯絡組,每一次組織的調研活動中,她總是認真記錄每一個來自一線的聲音。回到辦公室后,她將零散的訴求梳理成有數據、有分析的建議。
一次放學時間,李桂芝發現學生背書包走路很吃力,打開一看,里面塞滿了各類教輔書,甚至出現“教輔書籍比教材厚”的情況。接下來的幾天,她便深入班級調研,統計不同年級的教輔書數量與使用頻率,最終形成《關于酌情減少教輔書的提案》。該提案迅速得到縣教育局的高度重視,次年便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教輔書優化調整工作,有效減輕了學生書包重量與學習壓力,減輕了家長經濟負擔,減輕了教師心理壓力。
近年來,李桂芝先后撰寫提交《關于不從學校抽調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員的提案》《關于在縣內建立陽光學校的社情民意》等4份提案與1份社情民意,得到了縣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有效解決了教育存在的短板。
4年的政協委員履職,李桂芝用真心傳遞著基層師生的“心聲”。她堅定地說。“未來,我仍將帶著這份初心與使命,在教育與履職的道路上繼續前行,為鄉村教育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