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蔣維博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孟姜原鮮桃已從黃土高坡走向全國市場……”王益區政協委員劉納維近日在短視頻中的這句推介語,道出了銅川市、王益區兩級政協組織凝聚委員智慧、推動“孟姜原桃”產業升級帶來的欣喜之情。
7月中旬,孟姜原鮮桃迎來成熟期,王益區政協農業農村委7名委員分別錄制了“政協助農在行動,代言蜜桃孟姜紅”主題短視頻,帶動“孟姜原桃”線上銷量大幅增長,劉納維就是其中一員。
從品牌鮮為人知到產業年產值突破6000萬元,“孟姜原桃”銷售火爆背后的故事,還要從幾年前一件政協提案說起。
提案助力鮮桃貼上“地標”
孟姜塬鮮桃雖品質優異,卻因品牌缺失一度陷入賤賣困境。2019年,銅川市政協委員王栓興在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上提交《關于建議王益孟姜原鮮桃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提案》,直指其缺乏品牌保護與歷史文化挖掘造成的產業核心短板。
提案交辦后,銅川市、王益區兩級聯動,區農業農村局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深入調研,挖掘孟姜女傳說文化底蘊,整理桃樹種植技術規范與環境數據……“看到提案內容后十分激動,下定決心要挖掘整理孟姜塬村鮮桃歷史文化、生長環境、技術標準等資料,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時任王益區農產品質檢中心主任的許超委員回憶道。
2019年9月,“孟姜原桃”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評審,成為王益區首個果類地標品牌,為產業溢價奠定基礎。2020年4月,“孟家原桃”品牌獲農業農村部正式認證。
憑借地標品牌,“孟姜原桃”從“論斤賣”躍升為“論個售”,精品禮盒單價達120元,遠銷北上廣。在后續提案《關于發揮“孟姜塬”桃地理標志產品價值的建議》中,許超建議強化品牌宣傳與產銷對接,農業農村局據此舉辦了“桃產銷對接會”。
政協力量的“鏈式反應”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如何發揮優勢助力做好“土特產”文章?近年來,王益區政協通過提案推動、產業賦能、品牌打造和三產融合等多維度助推,深度參與孟姜塬鮮桃產業升級,形成了“政協牽頭、委員發力、產業富民”的協同機制。
據王益區政協農業農村委主任茍永剛介紹,區政協多次組織農業界別委員深入孟姜塬村,圍繞品牌建設、品種改良等重點環節進行視察協商,在村上設立農業界別委員工作室聯系點,及時調研協商解決產業發展難題,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
今年鮮桃剛上市時,區政協副主席呂偉濤帶頭,區政協農業農村委6名委員錄制代言短視頻,通過“新媒體電商+直播”平臺推廣,帶動“孟姜原桃”線上銷量環比增長35%。
作為孟姜塬村的“桃王”,十四屆銅川市政協委員顏存寧帶頭在塬上種植示范園300畝,帶動周邊農戶統一標準,吸納30戶困難群眾就業,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共贏模式。
為了延伸產業鏈,顏存寧牽頭舉辦了多屆“桃花節”“桃王大賽”,年吸引游客超10萬人次,推動“鮮桃+文旅”深度融合。他創立的“孟姜紅”品牌兩度斬獲楊凌農高會“后稷獎”,成為富民強村的“金字招牌”。今年,王益區桃園面積擴展至6000余畝,年產值突破6000萬元,桃農人均收入超1.5萬元。
從王栓興提案破冰、顏存寧種植示范,到政協集體行動,委員們以“小切口”撬動“大產業”,實現了“一件提案激活一個品牌、一批委員帶動一方致富”的乘數效應。如今,“孟姜原桃”不僅是地理標志產品,更成為鄉村振興的“甜蜜引擎”,生動詮釋著“政協離群眾很近,委員就在身邊”的履職真諦。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