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佳
11月13日,西安市交通精細化治理比武競賽在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火熱開賽。來自全市公安交管系統的16個參賽案例同臺競技,圍繞“城市路口精細治理”“城市路段交通組織”“重點區域交通提升”三大實戰項目,亮出破解交通痛點的“金點子”,展現出西安公安交警“精雕細琢”的治理智慧。
實戰導向:16個案例 創新亮點頻現
記者現場看到,本次競賽項目設計緊扣“實戰+創新”,既考治理能力,更拼應用實效。記者現場發現,參賽案例幾乎涵蓋城市交通所有治理場景。
主干路與景區協同治理:秩序大隊、高新大隊踐行“微改造、精治理、小投入、大提升”理念,通過城市更新與道路微改造,系統優化長安路等主干路通行效率,同時破解三學街片區等景區周邊擁堵。
節點擁堵與慢行友好:雁塔、新城、碑林大隊多措并舉打通交通節點,改善慢行環境,讓市民出行更順暢。
民生痛點精準攻堅:經開大隊破解校園周邊擁堵,未央、曲江大隊盤活醫院停車資源,結合硬件管理與科技手段,傳遞交警人文關懷。
空間挖潛與精細設計:長安、浐灞大隊聚焦不規則交叉口,在有限空間里“摳”出通行資源,展現“繡花功夫”。
樞紐銜接與流線優化:灞橋、秩序大隊針對“高地銜接”、地鐵換乘樞紐,理順通行流線、明確路權,提升轉換效率。
專業評審:“西安經驗”可復制可推廣
評審團由陜西省交管總隊專家、交通與發展政策研究所專家、長安大學學者、中交一公院研究員、政協委員及媒體代表組成,對案例進行“解剖式”點評。
專家一致認為,案例對交通問題的診斷“精準深刻”,直擊群眾出行的痛點、堵點和管理難點。治理方案“科學系統、設計精細”,數據詳實、成效顯著,對同類場景具有強指導性。更重要的是,這些實踐既體現“問題導向”與“效果導向”的統一,更標志著西安交通管理從“粗放管控”向“精細服務”的轉型。
交通與發展政策研究所東亞區副首席朱仙媛點贊:“西安一線交警的實踐智慧被充分激活,‘繡花功夫’落到了實處。這些案例為全國城市交通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西安樣本’。”
深耕細作:以精細化治理回應民生期待
數據顯示,今年西安公安交警以“精細化治理提升行動”為引領,構建“規建管運維”一體化機制,7個案例入選全國精品(全國第二)。互聯網平臺分析顯示:一季度西安交通健康指數同比提升9.75%、路網高峰延時指數下降8.21%(均全國第一);二季度高峰擁堵指數再降5.07%,交通運行持續向好。西安市公安交管支隊副支隊長李宇表示,全市公安交管部門將以此次競賽為新起點,繼續保持創新動能,以更高水平的管理服務城市發展,為市民打造更安全、文明、綠色、暢行的出行環境。
陜西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副總隊長賀曉宇指出,此次比武是西安落實上級部署、推進城市交通提效提質的關鍵舉措。
從“解題”到“破題”,從“治標”到“治本”,這場比武競賽不僅是技能的較量,更是西安公安交警以精細化治理回應民生期待的生動注腳。未來,這座城市的脈絡將因“繡花功”而更暢通、更安全。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