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駱妍
乘著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成功召開的東風,11月19日,記者來到西安浐灞國際港走訪。在一處運營平臺,電子屏上的18條彩色光帶格外引人注目,技術人員輕點鼠標,“最優路線”即刻生成。與此同時,滿載的中歐班列(西安)汽笛長鳴。兩千多年前的駝鈴商隊與今日的“鋼鐵駝隊”在此交疊……
成果豐碩:111項合作繪就新藍圖
11月18日,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在西安舉辦。論壇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111項務實合作成果,涵蓋高效運輸、安全治理、多元通道和創新發展四大領域。
這些成果背后,是20多個國家和地區、145個合作主體的共同智慧!
中國與中亞五國簽署關于深化中歐(亞)班列合作的倡議,這是首份以中歐(亞)班列國際合作為主要內容的多邊政府間合作文件;
第四批中歐班列全程時刻表發布,新增7條線路,使得全程時刻表班列運行線路達到17條,形成年開行1000列以上規模;
設立300億元人民幣中歐班列專項貸款;發布支持中歐班列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為班列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不僅如此,《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等,勾勒出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
數據說話:“鋼鐵駝隊”跑出加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論壇發布的《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用一組組硬核數據,展現出“鋼鐵絲路”的蓬勃生機。
截至今年10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1.86萬列,運送貨物1170萬標箱,通達歐洲26個國家232個城市,服務范圍基本覆蓋亞歐全境,連接亞洲11個國家100多個城市。貨物品類從最初的幾十種擴展到53個門類、5萬多種商品。2013年-2024年,運輸貨值增長約33倍,在中歐貿易總額中占比由0.4%提高到8.5%……
數字的躍升,是“鋼鐵駝隊”穿越山海的發展見證。
企業受益:“雙向滿載”激活新動能
鋼鐵動脈延伸,經貿往來加密。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文學感慨道:“依托中歐班列(西安),我們打造了穩定、高效、多元化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截至目前,隆基已累計通過中歐班列(西安)發運超過7300個標準集裝箱。
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劉東萌告訴記者,企業從一個老品牌糧油企業發展到今天的跨國集團公司,得益于中歐班列的常態化運行。
“班列運行大幅縮短了貨物運輸時間,為我們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劉東萌說,“通過中歐班列,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面粉7天就能運到西安,比原先快了約18天。”
班列的“雙向滿載”,讓企業得實惠、百姓享紅利。
未來已來:西安站上開放最前沿
對于西安而言,本屆論壇的意義遠不止于眼前的成果。中共西安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雷軍認為,本屆論壇將從3方面助推西安城市能級躍升:
首先,論壇推動的跨里海運輸線路提升等項目落地,對完善“西至英法、北通蒙俄”的通道體系意義重大,未來,西安港將成為亞歐貨物中轉效率最高的樞紐之一;
第二,作為首份中歐班列主題多邊政府間合作文件的落地地,西安將實現從“絲路節點”向國家對外開放前沿門戶的躍升;
第三,“班列+”新業態將加速聚集,形成“通道帶物流、物流促貿易、貿易興產業”的良性循環,為西安及周邊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持久活力。
從內陸腹地到開放前沿,西安的角色轉變,正是中歐班列賦能城市發展的縮影。
面向未來,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軍表示,將加快在跨里海沿線、中亞地區、俄羅斯地區和歐盟地區等境外關鍵節點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與境外運輸企業合作,開行更多快速班列、定制班列,提升班列運行質量與效益。
從西安,再出發!
車輪滾滾,傳承著千年絲路情緣。這條聯通亞歐的“鋼鐵絲路”,正滿載著希望與夢想,面向共同繁榮的未來!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