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工人指揮調運轉子部件。
在西安,一家企業的技術工作者通過兩項小創新,不僅解決了行業大難題,而且每年還能為企業節省超過40萬元的成本!
位于經開區的西安中車永電捷力風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力公司”),工作人員最近摘得了3項“西安市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優秀成果”大獎。連日來,記者走訪該公司,了解其中兩項創新成果。一項是讓發電機合格率從82%直接飆升到100%的“神奇裝置”,另一項是把雙饋高壓電機的生產效率提升約33%的好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項源于生產一線的技術創新,不僅破解了電機制造領域的傳統痛點,而且通過“效率、質量、成本”三重優化,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西安方案”。
從經常返工到一次過關
一次裝配合格率從82%提升至100%
您可以想象一下,以前,工人們裝配發電機核心部件定子鐵心時,每10次就有2次需要返工重做,十分令人頭疼!
捷力公司工藝技術工程師高建泰和同事們發現了問題所在——大型發電機在吊裝過程中容易變形,如同搬運一個超大號的“蛋糕”,一不小心就會擠壓變形。
“我們設計的這款發電機,直徑大且鐵心長度短。”高建泰指著圖紙解釋道,“這種情況就像一個大盤子上面只放了一層薄餅,傳統4點吊運方式會導致受力不均,起吊時極易變形。”
問題不僅出現在吊運過程中。
在基座加熱完成后,部分地方受力不均勻導致縫隙較大,有些地方已經完全貼合,沒有縫隙。定子鐵心由沖片錯位疊壓而成,在加工過程中很容易產生變形。
“我們要求定子鐵心是圓形,如果收縮不均勻,就會變成橢圓形,這樣會影響電機定子、轉子氣隙的均勻性。”高建泰打了個比方,“就像做月餅,模具必須是正圓形,如果模具變形了,做出來的月餅就會走樣。”
面對上述難題,捷力公司的工藝技術團隊開始了“攻關之旅”。高建泰回憶道:“我們請教了一些技術專家,他們建議先從定子鐵心沖片接縫處的薄弱環節開始著手。”
團隊最終設計出了兩個加壓環,將電磁鐵心夾持,使整個電磁鐵心的強度大幅提升。
“這就像給‘蛋糕’加上了一個堅固的保護盒,搬運時就不易變形了。”高建泰介紹道,不僅如此,團隊還在定子鐵心的沖片接縫薄弱處安裝了24組槽定位棒,并且在加壓環下方增加了L型轉接板,使定子鐵心與基座間隙完全消除。
這項被稱為“風力發電機定子鐵心熱套保壓裝置”的創新,突破了傳統定子轉運與熱套的分散式操作模式,將多個部件整合成一體化裝置,首次實現了“抗變形防護、整體吊運箍緊、徑向保壓、軸向負壓”四大功能集成。
“風力發電機定子鐵心熱套保壓裝置”的應用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定子一次裝配合格率從82%提升至100%,年度節省費用近20萬元。目前,該裝置已推廣應用至捷力公司多個產品上,實施效果良好。
從兩次到一次的浸漆工藝革新
生產效率提升約33%大幅節約設備能耗
另一項創新成果“高壓電機浸漆烘焙工藝優化”,同樣源于生產實踐。捷力公司工藝技術工程師趙成向記者講述了這項技術的誕生過程。
“高壓電機的絕緣層比普通雙饋電機的要厚。為了保證絕緣可靠性,高壓電機的前期工藝設計為兩次浸漆作業,但是,這樣做大幅拉長了生產周期。”趙成說。
記者了解到,傳統的兩次浸漆烘焙工藝嚴重制約了產線產能。捷力公司工藝技術團隊成員開始思考:能否通過工藝優化,既能保證質量又能釋放產能?
“難點在于,如何保證一次浸漆就能夠達到絕緣性能要求。”趙成解釋說,“一次浸漆的難點在于,我們是否能夠保證絕緣漆被完全吸收,以及是否能夠固化到電機繞組內。”
經過不懈努力,通過提升設備能力和優選工藝參數,團隊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新工藝方案,確保了一次浸漆就能達到兩次浸漆的效果。”趙成說。
成功解決浸漆難題后,趙成和團隊成員還進行了工裝方面的改造。
“之前采用單臺作業方式,使用的浸罐較大,液位不足。我們針對產品結構設計的方形襯罐,可以實現多臺同時作業。”趙成告訴記者。
烘箱改造,解決了旋轉烘焙的問題。“雙饋電機需要采用旋轉烘焙的方式,降低絕緣漆流失。”趙成解釋道。
“現在,我們的生產線就像升級了的廚房,原來一次只能烤一個小蛋糕,現在能同時烤好幾個,而且火候掌握得更好。”趙成說,這項工藝優化方案,首創“一次浸漆烘焙+定制襯罐+改造烘箱”的集成方案,實現了“多臺同浸同烘”。
記者了解到,上述新工藝將高壓電機生產效率提升了約33%,大幅節約了設備能耗,年度總降本達20萬元以上,進一步增強了產線對批量訂單的響應能力。
小創新匯聚大能量
為電機制造行業提供降本增效新范本
不難看出,這兩項由一線技術工作者推動的技術創新,正是西安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展現了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相關創新成果的落地,不僅為捷力公司的產線注入了新活力,而且憑借其突出的可復制性,為電機制造行業提供了降本增效的新范本。
“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公司持續發力。”捷力公司副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陳曉杰表示,“為激勵員工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改善工藝,我們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激勵體系,比如,設立專項創新獎金,在晉升機會等方面予以支持,以及開展‘小改善’‘微創新’等活動。”陳曉杰說。
他告訴記者,公司積極發揮產業鏈帶動作用,持續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建立了陜西高端清潔能源裝備創新中心、陜西省風力發電機及傳動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安市風力發電機高值循環再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個創新平臺,全力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
“我們一直與西安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為員工提供參與前沿科研項目的機會,拓寬技術視野,激發創新活力。”陳曉杰表示,捷力公司將持續加大投入,讓創新成為推動公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記者 康喬娜 文/圖)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