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西安海關獲悉,今年以來,西安海關依托陜西自貿試驗區“試驗田”作用,大力開展海關監管制度創新,“出境木質包裝檢疫智慧管理系統”“國際快件全鏈條數字化智能監管系統”“關航智聯數字化平臺”三項創新舉措在海關總署備案。監管模式的轉變帶來了通關效率的提升,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記者了解到,“出境木質包裝檢疫智慧管理系統”依托“一件一碼、一批一證”的管理模式,為每個經除害處理的木質包裝賦予唯一溯源二維碼,實現了從生產、處理到使用的全流程可追溯。
企業通過“陜西電子口岸”平臺即可完成出境木質包裝檢疫信息填報、結果上報等全部申報流程,系統自動比對、智能審核,將整體流程耗時從傳統的以“天”計算縮短至以“小時”計算。據統計,企業平均通關時間縮短70%以上,因包裝問題導致的成本損失減少約60%。
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海關快件監管現場,關員丁猛輕點鼠標,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包裹的CT圖像和風險提示。“這個標注庭院路燈的包裹,系統自動報警了。”他放大圖像,幾分鐘就能確認疑似管制刀具,2022年,為查緝偽報為“咖啡”的毒品,他們回看了三個月內近萬張圖像。
轉機源于西安海關自主研發的“國際快件全鏈條數字化智能監管系統”,該系統實現了快件從境外啟運的國際段、轉關運輸的國內段以及國內快遞的派送段全物流鏈條的可視化展示。西安航空口岸單日驗放快件近3萬票,通過該系統,人工查驗效率提升34%,所有快件當日清關,通關速度快了近一倍。
“關航智聯數字化平臺”是由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海關聯合東方航空公司共同打造的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平臺,海關通過該平臺,可在航班抵達前獲得旅客信息,在后臺對旅客按風險等級進行分類管理,低風險旅客實現無感通關;而航司可通過該平臺完成進境航空器自動申報、自助打印《進出境航空企業檢疫證書》。線上申報、系統審核到終端打印,全程由原來的20多分鐘壓縮至3分鐘以內。
下一步,西安海關將用好自貿試驗區金字招牌,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持續開展海關監管制度創新,讓更多的先行先試措施在陜西自貿試驗區“開花結果”。
(記者 馮曉瑞)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