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黨靖
從我懷揣大學錄取通知書第一次到西安,在這個城市里求學、工作、成家、生活,至今已經40多年了。每一年每一天,我都在親眼見證這座古城的滄桑巨變。不知不覺間,曾經在全國眾多省會城市中顯得古樸無華甚至有些土氣落后的西安,已經成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是名副其實的“一帶一路”樞紐與中華文明的窗口。
老城記憶
我上的是陜西師范大學。入學時的師大校園,旁邊是八里村、長延堡村和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北政法學院,周邊的交通狀況、基礎設施、商業環境、文化娛樂設施遠沒有現在這么好。那時,陜西廣播電視塔還沒有動工,學校附近最高的建筑就是東北方向孤零零立著的大雁塔。從大雁塔向東、向南一直到秦二世墓、寒窯全是莊稼地。師大的正門是西門,正對著的道路是長安路。長安路向南經三爻村,爬過一個大坡就到了長安縣;向北經八里村、小寨、南稍門就是西安城了。長安路既不平坦,也不寬敞,路兩邊幾乎全都是菜地。相對繁華的是小寨、鐘樓一帶,但那時候的西安城,人們大多還住在平房里。在我的記憶中,鐘樓、鼓樓、郵電大樓和南門、西門的城門樓子就是高大雄偉的建筑了。那時的街道都不太寬,商鋪多是兩三層高的紅磚房和磚木混合的瓦房,行人、自行車、汽車都在一條道上走,叮鈴叮鈴的自行車鈴聲此起彼伏,成了最好聽的旋律。
雁塔錦繡
一眨眼就是40年。在我眼中,西安的變化太大太大了。其一,便是我的母校北邊的大雁塔腳下了。
大雁塔再不是孤獨的一座灰蒙蒙的塔了。他周邊空曠的田野,如今是西安最繁華的旅游景點,成為西安的地標性街區和金色名片。大雁塔北面,是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廣場,水面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八級疊水變頻方陣是世界上最大的噴泉方陣,每當夜幕降臨,水霧光影秀就會輪番上演,水柱在空中畫出優美的弧線,配合著五彩斑斕的燈光,呈現在游客面前的是蓮花朵朵、云海茫茫、海鷗展翅、飛龍噴水的壯觀水景,為游客帶來一場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大雁塔的東邊,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公園“大唐芙蓉園”,景區占地面積1000多畝,建有紫云樓、仕女館、御宴宮、杏園、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唐市等許多仿唐園林建筑,集中展現了唐王朝一柱擎天、輝耀四方的豪邁精神,璀璨奪目、無與倫比的文化藝術,以及橫貫長空、睥睨一切的雄渾氣勢。大雁塔的南邊,是中國唯一以盛唐文化為背景的大型仿唐建筑步行街“大唐不夜城”, 占地93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南北長2100米,東西寬500米。我工作的單位是出版社,每當有外地的作家和同行第一次來西安,我有空就會帶他們來這里體驗一下盛唐長安的恢宏氣象,但見:雕梁畫棟披錦繡,樓臺錯落如仙境;火樹銀花耀九天,霓虹斗艷作瑤宮;飛天舞伎旋瑤臺,詩墻流轉謫仙句;貞觀雄風撲面來,千載文光入夢來。
長安巨變
在我眼中,還有一處變化,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西安城市化的偉大進程。
我與妻子同校,都是陜西師范大學的學生。我們成家后,常常會去她娘家轉轉。她娘家在長安縣王曲鎮賈里村,就在長安縣城南邊二三里,常寧宮的西北邊。我們每次回賈里村,必定要經過長安縣縣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長安縣,農村、農民、農業依然占主體地位。長安縣城所在地韋曲鎮就是一個大集鎮,最能說明這一點的就是縣政府周邊百十米外全都是村舍農田。每逢夏收季節,縣城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碾麥揚場的場景。縣政府大院,也被當作曬糧揚場的首選之地。
2002年,長安縣撤縣設區,城市化的浪潮讓這個農業大縣開始嬗變。此后再去賈里村,幾個月就會感受到一次新變化:一片片莊稼地陸陸續續成為熱火朝天的工地,一棟棟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三星公司、中興通訊公司、比亞迪公司、法士特等重大項目紛紛在這里落地,“萬科城”“富力城”“智慧城”“綠地”“雅居樂”“觀天臺”“攬月府”等現代化社區星羅棋布……
過去的神禾塬逐漸變成了大學城。寬闊的學府大街,道路筆直、綠樹成蔭,花草豐茂,高樓林立,兩邊的廣大區域內匯集著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40多所高校。書香路、翰林路、文苑路、學士路、碩士路、博士路這些非常具有文化特色的道路和樊川公園、長安公園、中央公園、潏河公園、韋曲公園等20多個城市公園與這些院校相依相靠,互相映襯,形成了陜西乃至西部最美的教育旅游景區。
過去的少陵塬也一天天變成了“航天城”。新建的航天大道、神舟路、長征路、天和路、望月路、飛天路、終南大道、城市環線高速織成了一個“九橫十縱”的路網體系,駐扎著中國航天四院、航天六院、航天五院分院、航天時代公司、771所、7171廠、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等60余家航天重量級企業,匯聚了中國航天1/2的中堅力量,形成了包括運載發射、衛星制造、衛星測控、衛星應用以及航天技術轉化的全鏈條產業,成為我國最大的民用航天產業基地。人們突然發現,這個就在身邊的“航天基地”竟然是航天火箭的研制中心、載荷衛星的研制中心,增強了長安的底氣和牛氣。
賈里村也跟著變了。2011年,長安區政府通過《常寧新城總體規劃》,賈里村變成了常寧新區的一個城中村。再去村子時,感到變化最大的就是常寧大街和長安大道的建成通車。盡管它是一條農村公路,卻是按照一級公路的標準修建的,車行道是雙向六車道,再加上人行道和晨練步道,路面特別寬闊,再現了“長安大道連狹斜”的盛唐氣象。2020年以后,這條大道被亮化、文化、綠化、智慧化起來,人行道增設了景觀照明路燈,設計了花廊花墻,成了一條通往秦嶺的綠色生態走廊,一路上風光美不勝收,沿路都是跑步、騎行、郊游、休閑的市民和游客,聽說還被評為陜西省十大最美道路和第二屆全國美麗鄉村路。大約是2020年,岳丈家傳來消息,賈里村已成為常寧新區的重點開發區域,馬上就要拆遷了。到了2022年,總造價160億元的賈里村城中村改造項目開始啟動,將建設49棟住宅樓及社區配套,能安置6000戶9200多人。上個月,聽說項目一期工程已經完成主體封頂。這意味著翹首以盼的村民們將早日搬回村子了。
西安,還在變,天天變,月月變,年年變,變得高樓林立、地鐵縱橫、高鐵成網,中歐班列聯通世界……這座千年古都,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的方式,踩在21世紀的浪尖重返世界之巔。
(作者系省政協委員,陜西太白文藝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社長)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